詞條
詞條說明
在民間也有人說菩薩是道教的人,對此民間也有著傳說,據(jù)說遠在殷商那個時代,有一位道教中的女子在普陀山修道,但是因為紂王昏庸,導(dǎo)致百姓備受摧殘,因此女媧娘娘為了救民于水火就指引她拜師于元始天尊,較終也是修道成仙,按照這種說法來看菩薩就屬于道教中人了,那菩薩到底是那一派的人呢?大家都看過封神演義,菩薩的前身是一位名為慈航道人的道教中人,在普陀山修道成仙,沒有土地,因為封神戰(zhàn)爭而被西方的大能準提道人看上了
一般佛教的佛菩薩圣像多數(shù)是眼簾微斂、面露慈光的“俯視眾生”,顯示出佛教“慈悲”的特質(zhì)。一般的道教神像有不少濃眉上揚、雙眼圓睜,表示出威武逼人、剛毅不拔的神氣,比如關(guān)帝。佛像與道教神像的差異,還可以從手勢、器物、服飾上來區(qū)分。佛菩薩的手勢一般有結(jié)印與放光接引等種種姿態(tài),有的則手執(zhí)蓮花、凈瓶、摩尼寶珠等,代表清凈、光明、善美;道教神像則一般都是仗劍執(zhí)?,或手執(zhí)長槍、金剛杵等兵器,代表善惡分明、替天行道
文教大神-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又稱子蓬帝君,文君是保護文運與考試的神,中國有“北孔子,南文昌”說,可見文昌帝君在中國的影響。文昌帝君與大奎帝君,朱一帝君,純陽帝君,關(guān)勝帝君合稱為“五文昌”,文昌帝君居。文昌帝君關(guān)系著國家的文運,也關(guān)系著士子的仕途,是的文教大神。又因為在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,幾乎是讀書人的出路,因此文昌神和先圣師孔子一起受到讀書人的膜拜。東晉寧康二年(374年),蜀人張育自稱蜀王,起義抗
三清,即玉清、上清、太清,原本指“三清境”:太清境大赤天,上清境禹余天,玉清境清微天,位于道教天界“種民天”之上。后來指稱三清尊神,玉清之主元始天尊,上清之主靈寶天尊,太清之主道德天尊。這三清尊神乃是道教中,世界創(chuàng)造之初的大神,故號稱三清道祖。三清是道教哲理“三位三體”的象征,認為宇宙萬物乃由“炁”所生,氣清輕者上升為天,濁重者下降為地道教中有“一炁化三清”之說?!兜赖陆?jīng)》說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
公司名: 鄧州市云峰佛像雕塑廠
聯(lián)系人: 李總峰
電 話: 0377-65612890
手 機: 15083418129
微 信: 15083418129
地 址: 河南南陽鄧州市羅莊鎮(zhèn)南古村
郵 編:
網(wǎng) 址: chenhongyang0511.cn.b2b168.com
公司名: 鄧州市云峰佛像雕塑廠
聯(lián)系人: 李總峰
手 機: 15083418129
電 話: 0377-65612890
地 址: 河南南陽鄧州市羅莊鎮(zhèn)南古村
郵 編:
網(wǎng) 址: chenhongyang0511.cn.b2b168.com